来源:爱巢网 最后更新:2022-07-02 TAG:自己的 知识 孩子
幸福没有明天,也没有昨天,它只有现在。
人生总有几道坎,成功的人能屈能伸,敢于压迫自己,勇于突破自己。
人生需要汗水,笨鸟先飞的汗水;
人生需要勇气,破釜沉舟的勇气;
人生需要激情,舍我其谁的激情。
《教育的目的》(英国 怀特海著 文汇出版社) 读书笔记: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感悟:时而感觉空洞,时而又感觉这真是真知灼见。空洞的是没有提出具体的改良的操作方法,真知灼见的是教育的目的也确实就这么一回事。
教育改革的第一要务是,学校必须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必须有自己的经过批准的课程,这些课程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的需要由其自己的老师开发出来。如果我们不能确保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很容易从一种形式主义走向另一种形式主义,从一堆无用呆滞的思想走向另一堆无用呆滞的思想。
人生有太多的遇见,擦肩而过是一种遇见,刻骨铭心是一种遇见。有很多时候,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无论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还是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对于心灵,都是一次历练。
感悟:这段话真是妙不可言,也道出了很多“校本”课程的幕后想法。“我们哪有这么多时间去开发校本课程?抓学生都来不及。
我们哪还有时间去上校本课程?”所以也就有了敷衍的情绪和呆滞的重复。校本课程被重视吗?被重视的,只是以一种拓展性课程的形式出现。
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王充
校本课程重要吗?重要的,只是以一种社团课上课的方式来呈现。这真是一种讽刺。
我相信,在教育中如果排除差异化,那就是在毁灭生活。 感悟:这其实就是一种“尊重学生差异性”的体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质和性格,更不用说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兴趣爱好的不同了。
晨曦出现的第一缕阳光是爸爸妈妈对你深深的爱恋,夕阳收起的最后一抹嫣红是爸爸妈妈对你浓浓的祝福。
所以也就有了备课备学情的思路,教育引导学生得用“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方法。 我们应该坚决摒弃这样的观念:在教育中设定不切实际的遥远的目标。
母爱就像一场春雨,润物无声,绵长深远。
感悟:其实这就是在说要给学生设定切合他实际情况的目标,坚决杜绝遥不可及。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他会有目标,更会激发他的进取心。
如果我们把这句话放在育人的角度来看,就是不要认为一个方法、一次谈话就能转化一个行为后进生、学习学困生,这是决定不可能的事情。学生的情况会出现反复,就像之前提到的鑫鑫同学,找他聊过,他不可能一下就转变好,今天就忍不住与后面的文波同学讲话,可以啊,可问题是,一个眼神瞪过去,他就收敛了。
勤奋是一种可以吸引一切美好事物的天然磁石。 ——罗·伯顿
给他一个短期的目标,一节课不说废话、不插嘴。接着争取到一天、两天、一周,慢慢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发展的本能来自于自身:发现是由我们自己完成的,训练是自我训练,收获是我们自身首创精神的成果。教师有着双重作用,他以自己的人格和个性,使学生产生共鸣而激发出热情;同时创造出具有更广泛的知识、更坚定的目标的环境。
感悟:这就又回到了我一直讲到的“个人的成长是一种自我的成长”,是你自己想要成长、想要发展,而不是别人让你这样做。学生没有这样的概念,那么教师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进心”。
自我完成、自我训练、自我收获成果,这当然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老师要帮他们营造这样的环境,可惜,我们都知道,这太难了。 我始终信奉这样的一条教育原理:在教学中,一旦你忘记了你的学生是有血有肉的,那么你就会遭遇悲惨的失败。
感悟:这不正是说给我听的吗?今天在六年级上的美术欣赏课《漫步美术天地》,上的太吃力了,连我自己都巴不得快点下课,为什么?因为本身我就以现在七八年级学生的要求在对待他们,殊不知他们是刚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六年级,一些问题问下去,没反应,因为我根本没有思考这样的问题是否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或者适合他们的难易,以致于自己上课都会无精打采,毫无激情,也就谈不上如何去吸引学生的兴趣了。再者几个同学上课不良的习惯:说话、插嘴,也影响了一定的教学环节的流畅性,以致于我打断了两次强调纪律,所以,我不正是把六年级当做我理想中的“机器人”才害我现在都有点怕上六年级的美术课了吗?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育儿语录: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为了孩子,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一切为了宝宝,为了一切宝宝,为了宝宝一切。
为父母提供婴幼儿成长的指导方案,让宝宝在理想的环境健康成长。
与孩子手牵手,与妈妈心连心。
真真正正地做到:关爱宝宝,无处不在。
让天下父母爱生活,爱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