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飞机动性 略高一筹 根据现有资料分析,米格1.44的确达到了一流技术水准,特别是与其未来对手美国F-22“猛禽”不相上下。二、 隐身性能略逊对手 米格1.44还是沿用了“米格”的老样子,没有采用类似F-22的隐身外形,但其机体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和综合红外特征控制技术,将来还要涂覆新型吸波材料,暴露特征最大的机腹进气道也采用了独特设计和吸波涂层。为追求隐身,F-22不惜牺牲其它性能,其正常条件下雷达反射截面为0.01平方米,而米格1.44因加装鸭翼达0.5平方米。面对同一部雷达,F-22好比小麻雀,米格1.44则活像大老鹰。三、武器系统 旗鼓相当 在机载武器方面,米格1.44颇具实力,可以挂载俄军现役所有型号机载武器,包括射程400千米的KS-172高超音速超远程反预警机导弹和射程80千米的R-77M中距拦射弹(与美国AIM-120相当)。其机载武器可全部挂在机腹弹舱内,满足自身要求。机上还保留一门30毫米机炮和12—14个外挂点,必要时可增大战斗载荷量。
米格-15是一种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1946年开始设计,设计受到纳粹德国的 Ta 183(代号:乌鸦) 实验机很深的影响,但是整体设计还是来自于苏联本身[1]。MiG-15 原型机初期发展并不顺利,但受限于发动机技术始终无法试飞,直至英国工党政府同意出售英国制的两款离心式喷射发动机之后,始有突破。1947年6月首次试飞。由于第一架原型机制作粗糙,第一次着陆就机毁人亡。第二架原型机重新设计,1947年12月首次试飞成功。1948年6月投入生产,并成为苏联空军的主力战机。早期生产批次采用英国的尼恩发动机,中后期则改用自制仿尼恩的 RD-45 发动机。